一、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
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在焊接以后,可以重新进行热处理,使基体金属热影响区的强度恢复到接近原来的强度。一般情况下,接头破坏处通常都是在焊缝的熔化区内。在重新进行焊后热处理后,焊缝金属所获得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使散的填充金属。填充金属与基体金属的成分不同时,强度将取决于填充金属对基体金属的稀释度。最好的强度与焊接金属所使用的热处理相适应。
由于焊缝附近熔化区的沉淀和晶界的熔化,使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的某些焊件的韧性很差,假使情况不是太严重,焊后热处理可以使可溶的成分重新溶解,得到更均匀的结构,对韧性稍微有点改善,并会较大地增加强度。
焊件进行完全的重新热处理是不实际的,焊件可以在固溶热处理状态焊接,焊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在这种焊接方法中,当使用高焊接速率时,有时性能能够获得显着的提高,超过了正常焊接状态的强度。然而,焊件很少达到完全重新热处理的性能。
二、焊缝的整形和焊缝缺陷的返修
一件产品焊接完毕之后,对于下述外形缺陷的焊缝必须加以整形:
(1)大接头(即堆高、宽均大量超差很不美观);
(2)赘瘤。赘瘤是过多的熔化金属,机械地堆积在一起,与母材并没有熔合,不是焊缝的组成部分,必须铲去;
(3)断续焊起弧处的焊瘤。整形工具一般是采用各种形状的铲棍,使修理后的外形与良好焊缝基本一致,在修理时不能使母材产生划伤或刀伤。
根据国家标准,对于所不允许的焊缝缺陷,必须进行返修。
返修的程序一般是先确定返修范围,一般应分别向缺陷两头扩展50~70mm。如根椐探伤结果已能判断缺陷是靠近产品的内侧或外侧,则可先返修该侧,如不能判断是属于哪一侧,则必须进行双面返修,一般是先返修外侧,后修内侧。
返修前必须将缺陷挖出,如采用风铲,则先用扁铲削平焊缝的加固高,然后用豁铲开沟,开沟的深度,是以发现缺陷,将缺陷合部清除干净,露出完好金属为止。如果缺陷掊位较大,开出的沟槽太宽、太深,则必须先进行补焊,待完全补好后,再开坡口,然后才能进行正式的返修焊接。
返修焊缝必须经探伤证实符合标准要求,最好一次返修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