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陷
|
特征
|
产生原因
|
处理措施
|
预防措施
|
|
钎焊未填满
|
接头间隙部分未填满
|
1. 间隙过大或过小;
2. 装配时铜管歪斜;
3. 焊件表面不清洁
4. 焊件加热不够;
5. 钎料加入不够
|
对未填满部分重焊
|
1. 装配间隙要合适;
2. 装配时铜管不能歪斜;
3. 焊前清理焊件;
4. 均匀加热到足够温度;
5. 加入足够钎料
|
|
钎缝成形不良
|
钎料只在一面填缝,未完成圆角,钎缝表面粗糙
|
1. 焊件加热不均匀;
2. 保温时间过长;
3. 焊件表面不清洁
|
补焊
|
1.均匀加热焊件接头区域;
2.钎焊保温时间适当;
3.焊前焊件清理干净;
|
|
气孔
|
钎缝表面或内部有气孔
|
1. 焊件清理不干净;
2. 钎缝金属过热;
3. 焊件潮湿;
|
清除钎缝后重焊
|
1. 焊前清理焊件;
2. 降低钎焊温度;
3. 缩短保温时间;
4. 焊前烘干焊件;
|
|
夹渣
|
钎缝中有杂质
|
1. 焊件清理不干净;
2. 加热不均匀;
3. 间隙不合适;
4. 钎料杂质量过高;
|
清除钎缝后重焊
|
1. 焊前清理焊件;
2. 均匀加热;
3. 合适的间隙;
|
|
表面侵蚀
|
钎缝表面有凹坑或烧缺
|
1. 钎料过多;
2. 钎缝保温时间过长;
|
机械磨平;
|
1. 适当钎焊温度;
2. 适当保温时间
|
|
焊堵
|
铜管或毛细管全部或部分堵塞;
|
1. 钎料加入太多;
2. 保温时间过长;
3. 套接长度太短;
4. 间隙过大;
|
拆开清除堵塞物后重焊
|
1. 加入适当钎料;
2. 适当保温时间;
3. 适当的套接长度;
|
|
氧化
|
焊件表面或内部被氧化成黑色
|
1. 使用氧化焰加热;
2. 未用雾化助焊剂;
3. 内部未充氮保护或充氮不够;
|
打磨除去氧化物并烘干
|
1. 使用中性焰加热;
2. 使用雾化助焊剂;
3. 内部充氮保护;
|
|
钎料
|
钎料流到不需钎料的焊件表面或滴落
|
1. 钎料加入太多;
2. 直接加热钎料;
3. 加热方法不正确;
|
表面的钎料应打磨掉
|
1. 加入适量钎料;
2. 不可直接加热钎料;
3. 正确加热。
|
|
泄漏
|
工件中出现泄漏现象
|
1. 加热不均匀;
2. 焊缝过热而使磷被蒸发;
3. 焊接火焰不正确。造成结碳或被氧化;
4. 气孔或夹渣。
|
拆开清理后重焊或补焊
|
1. 均匀加热,均匀加入钎料;
2. 选择正确火焰加热;
3. 焊前清理焊件;
4. 焊前烘干焊件。
|
|
过烧
|
内、外表面氧化皮过多,并有脱落现象(不靠外力,自然脱落)所焊接头形状粗糙,不光滑发黑,严重的外套管有裂管现象
|
1.钎焊温度过高(过高使用了氧化焰);
2.钎焊时间过长
3.已焊好的口又不断加热、填料
|
用高压氮气或干燥空气对铜管内外吹
|
1、 控制好加热时间;
2、 控制好加热的温度
|